找不到相關結果

請嘗試使用不同的關鍵字進行搜尋

企業永續報告類別評選和績效類別評選不同之處為:
  1. 報告書獎項:評選企業永續報告書揭露企業治理面、環境面、社會面之CSR作為。企業永續報告書是企業和利害關係人溝通的工具之一,應揭露利害相關人重視之議題,不論正面、負面均應詳實揭露,並對企業整體永續經營提出未來規劃或策略。除此之外,報告書之可信度可增加利害關係人對揭露內容的信心與信賴,故建議企業永續報告書若能取得第三方驗證,有助於提升報告書之品質和其功能。
  2. 永續發展目標行動獎:為表揚各界在實踐聯合國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之卓越成果及貢獻,獎項分為永續環境、社會共融及經濟發展三面向,期望各界以突破界線、限制的創新思維,展現改變社會及世界向上發展的具體影響力及行動。
  3. 永續單項績效獎項設立宗旨是,企業因產業別或屬性,於不同的績效有不同程度的發揮空間和實際作為,且和報告書相較,績效獎主要評選的是實際成效,因為企業有推動、報告書有揭露,不代表績效相對的成果。故2013年起自治理面、環境面、社會面等最受國內外重視的重點績效中,設立5項績效獎項,2014年及2015年各再增加供應鏈管理獎及永續水管理獎、2016年增設人才發展獎、2017年增設循環經濟領袖獎、2018年增設性別平等獎、2020年增設資訊安全獎,至2021年更將獎項升級為表揚在特定單項永續議題績優表現具有標竿作用及領導性地位的獎項,同時增設「人權領袖獎」 ,企業可依目前較有優勢或是已有具體成果之績效來選擇參獎獎項
  4. 企業綜合績效則進一步表揚企業發展願景、策略及績效,治理面、環境面、社會面之平衡發展,足堪善盡社會責任之典範公司,頒發「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台灣十大永續典範外商企業獎」、「台灣永續外商企業績優獎」。
  • 台灣永續行動獎(以下簡稱本獎)係為表揚台灣各界在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卓越成果及貢獻,獎項分為永續環境、社會共融及經濟發展三面向,所參獎之行動方案須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可複選)。
  • 本獎不受是否已出版永續報告書之限制,可單獨報名參加誠摯歡迎企業、政府機關 ( 構 )、大學及醫院踴躍報名。
  • 本獎頒獎典禮係結合亞太永續博覽會於2025年9月11日(四)舉辦,台灣企業永續獎則另於12月26日(三)辦理頒獎典禮,相關時程可參考以下頁面:各獎項時程
  • 台灣企業須於2024年或 2025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參加「永續報告獎」之評選,才能進一步參與企業綜合績效的評選。 
  • 各界永續績效已執行具一定成果者,歡迎自由選擇報名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及永續單項績效獎。
  • 外商企業不受第1點限制,可自由選擇參加任一獎項。
台灣永續行動獎與永續單項績效獎差異彙整表

項目

台灣永續行動獎

永續單項績效獎

設立獎項
宗旨

表揚各界在實踐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之永續行動專案(即個別案例)

為表揚組織 ( 含企業、大學、醫院及政府機關 ( 構 )) 在特定單項永續議題之績優表 現並具有標竿作用及領導性地位者,參獎者須呈現整體推動策略與成果 ( 非僅個別案例 )

獎項類別

1. 環境永續
2. 社會共融
3. 經濟發展

1.永續環境類
E-1
氣候領袖

E-2 水資源管理領袖

E-3 循環經濟領袖
2.社會共融類
S-1 人權實踐與發展領袖

S-2 永續供應鏈領袖

S-3 社會共融領袖

S-4 性別平等領袖
S-5 職場福祉領袖獎
S-6 高齡友善領袖獎
3.公司治理類

G-1 資訊安全領袖

G-2 創新成長領袖

G-3 透明誠信領袖

G-4 人才發展領袖

G-5 創意溝通領袖

限制條件

1. 不受永續報告限制,可單獨報名台灣永續行動獎。
2. 同一單位可同時報名環境永續、社會共融、經濟發展等三面向,同一個面向至多可報名三項不同的專案,最多共可報名九件。
1. 須先報名永續報告獎,方能參加綜合績效獎。
2. 同一單位可同時報名各項單項績效獎,但不能針對同一個單項重複報名(如氣候領袖獎不能提報2案)。

重要日期

1. 報名及繳件:2/17~6/30
2. 頒獎典禮:9月11日台灣永續博覽會
1. 報名及繳件:4/2~8/11
2. 頒獎典禮:11月26日

繳件內容

1. 字元以內績效內容(補充簡報6頁為限)
2. 字元以內行動專案內容(補充簡報9頁為限)
1. 字元以內績效內容(補充簡報10頁為限)
2. 具有標竿作用及領導性地位之佐證文件
為鼓勵企業參獎,並考量到有些企業發行報告書的年限間隔較長,只要符合近兩年內出版之條件,出版年份為2024或2025年的報告書,內容為2023或2024年的企業永續報告書均可參加評選。(雖可用較舊之報告書參獎,但每年參加評選的報告書程度水準都大幅度提升,因此競爭是一年比一年激烈喔!!)

每一年度的企業永續獎限制一間企業/單位投稿一份報告書,因此若有二本以上可參獎,請參獎單位自行決定以哪一本報名參獎。

報告書獎沒有限制報告書需取得第三方驗證的資格條件,所以只要是於二年內出版之「企業永續報告書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皆可參獎。但若報告書有第三方驗證,對參獎較有幫助,因評選指標中的可信度包含是否有第三方驗證。此外,報告書在經過第三方驗證的過程中,將進行調整和修訂,對報告書品質能有所提升。

※請注意,如欲參加綜合績效獎,必須參加永續報告書獎且報告書須通過第三方保證/確信。

  • 同單位若有多項專案計畫欲報名台灣永續行動獎,同個面向至多報名3件。如A組織在環境永續有5項執行專案、社會共融有4項專案、經濟發展有3項專案,就環境永續面向、社會共融面向專案應挑選/整併各3個專案報名參加,也就是A公司在三個面向中分別報名3個專案,並分別繳交審查費。
  • 台灣企業、醫院、大學、零售、農業、觀光之永續獎項中,「永續單項績效獎」係以呈現整體推動策略與成果(非僅個別案例)進行評比,故同一個單項僅能報名1項。

1. 若企業/單位欲報名「台灣企業永續獎」,歡迎至本網站右上方「報名專區」註冊成為會員。
2. 註冊前請先詳閱注意事項,填寫必填資料並確認資料正確後,可送出審核。
3. 註冊所有資料以參獎之台灣企業為準,除非有註明此欄需填外商母公司資訊。
4. 註冊資料經管理員審核通過後,會以email通知,可取得帳號(企業/單位統一編號)及自行設定之密碼。

是的,一家企業/單位只能註冊一組帳號密碼,請統一使用此帳號密碼進行報名及繳件相關作業。
註冊時管理員會審核註冊企業/單位的以下四種證明文件之一
1. 公司變更登記表(已有公司印鑑及負責人印鑑之影本,不須重蓋)
2. 營利事業登記證影本(需於影本上加蓋公司印鑑及負責人印鑑)

3. 法人立案證照影本(需於影本上加蓋公司印鑑及負責人印鑑)
4. 統一編號編配通知書(需於影本上加蓋公司印鑑及負責人印鑑)
檔案格式可為圖片(jpg,jpeg,bmp,png)或PDF檔案類型,且檔案大小不超過2MB。

註冊時有兩項欄位分別為「中文企業名稱」及「企業抬頭」,其建議填寫方式如下:
1.中文企業名稱:建議以企業簡寫呈現(大眾熟悉之公司名稱為佳),後續應用於評選程序、資料彙整、獲獎名單、獲獎企業介紹、出版品、新聞媒體露出等。
2.企業抬頭:請填寫企業/單位完整中英文名稱,未來將以此開立繳費收據,請填寫正確以免誤植 貴單位名稱。

目前註冊資料填寫的設定是:
1. 可先填寫正確之必填資料(橘色區塊),送出審核。
2. 下面的企業基本資料,於註冊時非必填,可先視情況填寫,取得會員帳號後再於帳號內編輯。
3. 因此,在取得會員帳號後,可於帳號內修改、儲存、更新未填完整之資訊
4. 企業基本資料將於送出報名資料後一起審核(不能再修改),因此請於送出報名資料前填寫完整並確認資料正確。
5. 2025年報名截止日期請參考各獎項期程,請於此時間前完成基本資料之更新與正確性,送出資料。


1. 企業成立年份,原則上是指的是出報告書的公司,也就是報名本獎企業之成立年份。
2. 但若為外商,會有兩個選項:
    (1)企業成立年份
    (2)外商母公司成立年份
    這時「企業成立年份」,應為台灣子公司/分公司,另外一欄填寫「外商母公司成立年份」,因為是以台灣子公司/分公司
    名義報名,除非是有其他情形,如外商直接回台上市櫃,以外商本名在台設立,並出版報告書者,填答方式會有不同。

1. 此產業別分類是以主計處公告為準,共計19類。
2. 此產業別分類僅供本獎統計、參考用,評選結束後會再將獲獎企業根據此產業別分佈進行大項分類,將同質性高或較特殊之產業別進行
    分類,但分類結果還是需視今年參獎企業之產業別狀況而定,如去年分為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電信業、政府單
    位等五類。
3.  若企業因多角化經營,較難選擇產業別,建議可依在台主要業務項目進行考量,但需由企業本身自行定義。

1. 企業中英文簡介是作為企業獲獎後介紹之用,可能用於網站、出版品、文宣、媒體新聞等,可提高未來收集獲獎企業
    相關資訊之效率,英文部分則是主要用於本獎英文網站或媒體露出。
2. 中英文簡介之字數限制為字元,一個字元為一個中文字、一個英文字母、一個空格或一個標點符號。
3. 因此若於office軟體(如word)中計算字數,英文字計算方式非計算「字元」,可能造成簡介輸入為197字(office軟體
    計算結果),其實超過200字元的情形。

1. 台灣企業外銷之營業額屬於台灣營業額。
2. 全球總營業是包括台灣營業額及海外營業額,海外營業額是指在台灣之外地區有營運之廠區或部門的營業額。
3. 營業額填寫單位為新台幣億元,使用小數點可至第三位。

1. 企業基本資料中需填寫2020-2024年各年度之台灣市值,請以當年度最後一天計算,再乘以股數。
2. 填寫欄位旁已加上紅字說明。
3. 市值填寫單位為新台幣億元,使用小數點可至第三位。
4. 外商若未在台灣上市櫃,不需填全球市值,台灣市值填"0"即可。

1. 當審核資料通過後,以會員帳號登入系統,可於帳號內列印報名文件。
2. 請檢視報名文件資料均無問題,再進行用印,請於文件欄位中蓋上單位及負責人印鑑。
3. 完成用印後,請將整份文件掃描成電子檔,於會員帳號內上傳檔案,送出審核。

報名文件通過審核,產生用印文件後便不能再修改相關資料,如有發生此情形,請聯絡管理員。 若報名文件用印後,才發現資料有誤,也請聯繫管理員。

  • 報名費:25,200元整(含稅)。
  • 審查費
  1. 參加永續報告評選,每家企業需另繳交審查費新台幣12,600元整(含稅)
  2. 參加台灣永續行動獎,每報名一項需另繳交審查費新台幣12,600元整(含稅)
  3. 參加永續綜合績效類評選,每家企業需另繳交審查費新台幣25,200元整(含稅)
  4. 參加永續單項績效類評選,每報名一項需另繳交審查費新台幣12,600元整(含稅)
  5. 各獎項之永續傑出人物獎及亞太永續行動獎之頂尖永續長獎,不需繳交審查費(需繳交報名費)。
  6. 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不需繳交報名費與審查費。
  7. 上述參獎費用均已含5%營業稅。

會員於帳號內,進行到繳費步驟時,會顯示繳款帳戶資訊。

匯款帳戶資料:
銀  行:台灣新光商業銀行東台北分行
銀行代號:103-0028
帳  號:0028-10-100309-3
戶  名: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提醒您 : 匯款手續費由報名企業自行吸收, 如遭銀行扣款需再補齊款項。
完成匯款後,請將「繳款單據」掃描成電子檔,登入會員系統上傳檔案,送出審核!

報名費用說明範例

A公司為台灣企業,已出版2024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報名參加「永續報告」、「台灣永續行動獎」共三項專案,及「永續綜合績效」,應繳交100,800元(含稅)
→計算如下:25,200+12,600(報名費及「永續報告」審查費)+12,600×3(三項專案審查費)+25,200(「永續綜合績效」審查費)=100,800元(含稅)

B公司為外商,具備母公司之CSR報告書,未出版台灣地區報告書,參加「永續綜合績效」及「永續單項績效」共二項(「人權領袖獎」、「氣候領袖獎」),應繳交75,600元(含稅)
→計算如下:25,200(報名費)+25,200(「永續綜合績效」審查費)+12,600×2(二項單項評比審查費)=75,600元(含稅)

C公司為外商,有出版台灣地區報告書,選擇參加「永續報告」及「永續綜合績效」,應繳交63,000元(含稅)
→計算如下:25,200(報名費)及12,600(「永續報告」審查費)+25,200(「永續綜合績效」審查費)=63,000(含稅)。

本獎秘書處確認收到款項後,會根據註冊時填寫之「抬頭、統一編號」等資料,開立電子發票並以電子郵件寄至貴單位聯絡人信箱。

1. 台灣企業須提交企業永續報告書,請於會員帳號系統內填入可下載報告書之網址。
2. 外商須提交母公司報告書,,請於會員帳號系統內填入可下載報告書之網址。
3. 績效獎項請於系統內填寫參獎內容,可參考各獎項簡章中繳件格式說明或附件欄位。
各獎項期程/簡章

2025年報名截止日期如下圖,請於此時間前完成基本資料更新並確認繳件資料之正確性。

敬請依上述期限內完成相關線上繳交作業,逾時系統將關閉,不受理繳件作業。

績效獎項之參獎資料,各欄位均有字數限制,且以字元計算,字元是指:
1. 一個中文字或一個中文標點符號、空格,各為一個字元。
2. 一個英文字母或一個半形標點符號、空格,各為一個字元。

因為在word排版中,計算字數方式,英文或數字非以字元計算, 請填寫時特別注意,以免看起來字數沒有超過,卻無法填入系統。

各獎項除了純文字敘述之績效說明或專案內容,亦可用簡報檔案呈現圖表,轉為PDF檔上傳至報名系統繳件欄位作為附件。
頁數和檔案大小均有限制,可參考各獎項簡章中的繳件資料格式說明。獎項期程/簡章

1. 可參考公布辦法的第五條,公司治理公開觀測站及 貴公司的網站都要放,另外因應主管機關要求,上傳到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網站的報告書名稱務必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2. 上傳資料內容是否需要美編的部分,根據作業辦法二、三、四、五條並沒有硬性規定需要美編,僅規定編製規範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將各行業需納入考量的指標,其他對於版面及美編並無強制要求。
1. 出版CSR報告其實是建立一套管理系統-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的重要精神為「程序化」,每年一定會有一些創新的方案出現及一些延續的方案,創新方案可能來自於Benchmarking或Bottom Up,所以每年應該都訂定新的永續目標及方案,報告書中可以有一定比例是更新、一定比例是延續性的。另外有些公司採用橫式的報告書,非傳統直式報告書,或將資料表格整理在書的最前面,這也是一種呈現的創新。
2. 台積公司案例作法參考:會去檢視前一年做了哪些新的方案,並去思考這些方案的價值,並呈現出來,才能有效掌握公司的績效成長。
主管機關規定106年前所有公司都要設置獨立董事,未來審計委員會也是一個推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是規劃108年資本額20億以上公司都要設置審計委員會,而審計委員會須由三席以上的獨立董事成立,獨董幫助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也能讓長官瞭解設立獨立董事的必要性。
1. 若各相關業務負責單位針對利害關係人、關鍵議題平時就有蒐集相關資料,報告書編製執行單在製作報告書之前,便可統整以上資料並進行重大議題的收集及評分,不一定要用問卷。但若CSR行之有年,歷年執行下來其變動性並不高,除非是該年有特別突出議題才會有較大的差異,公司內部也可再評估是否持續做這類調查。
2. 若進行問卷調查,內容設計很重要,須設法提高填題者的興趣,也需要去思考填答的對象是否有代表性。
3. 第三者認證的部分屬於程序面,重點是是否有執行,即使執行結果差異性不大還是有其必要。
以Dell舉例而言,Dell清查後列出1,000多個風險,但實際上會列在風險矩陣都是少數、重要的,故一般頂多列出20-30個點,但會再針對此20-30個風險點進一步分區,因此會出現在風險矩陣中的議題已是相對看重的,需要著墨相對的比例,其定性定量、揭露指導方針等都需寫清楚。
GRI G4目前只有到供應鏈,尚未到價值鏈的部分,是否願意做到價值鏈取決於各公司各自的策略。揭露至第幾層則是公司自我認定其對公司的重要性,如雖然是關係較遠的第三層供應鏈,但其影響公司非常大,就必須針對其進行ESG的稽核及指標的展現。
剛開始出版的報告書平均是50-80頁,隨著每年出版及新議題可能會增加至80-120頁,但不是寫多就好,而目前出版紙本的企業較少,一般是兩個用途,一是國際展覽可以展示,另一則是公司交流時贈送使用。國外的趨勢是是紙本報告書較精要,詳細的內容則上網。
並非是賺錢企業出版的報告書才能算是好的報告書,因為報告書的精神是「企業資訊完整、透明揭露」,不怕不賺錢或是有發生問題,而是坦然面對問題,並寫出解決方案。
1. 許多文獻都有提到員工是最常閱讀報告書的利害關係人,所以員工基本上是最主要的利害關係人,另外企業經營時,股東關係是非常重要,所以員工、股東及社區其實都是利害關係人。
2. AA1000並不只是驗證,它其實是一系列的標準,其中一個標準是利害關係人參與(stakeholder engagement),這個程序就會列出你的利害關係人有哪些,也會針對這些利害關係人排名及評分。
3. 大部分的報告書鑑別後會將利害關係人、對其溝通方式、溝通頻率及回應方式列表,大家不妨可以參考同業的報告書。
4. 報告書或CSR網站的另一個優點則是協助內部溝通,很多同仁可能不願意寫內部信箱反應意見,於是同仁會利用匿名的CSR信箱陳述,內部則能提早作危機處理及因應,這時CSR系統及CSR網站就成為中間緩衝的地帶。
採用質化或量化的方式是技術性的問題,面對議題的心態才是重點,GRI G4中並無強制要求一定要使用問卷調查,但基本上要求調查的過程中有具體程序跟方法,所以有些企業選擇開利害相關人的大會、有些企業則採用問卷調查,其實並無限制,若信量並陳是最棒的。
網頁版的CSR很重要,建議把CSR網站連結放在首頁,因為放在首頁可增加曝光度。揭露的技巧固然重要,辛辛苦苦編製的報告書內容也應放在對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
1. GRI G4指標的供應鏈不只針對環境,人權也是關注的議題之一。GRI G4並無硬性規定要做到第幾階供應商的揭露,也無規定一定要透過ISO管理系統驗證,重點是要求企業瞭解哪些供應商對自身有重大影響,並具備管理這些供應商的機制。管理方式需要建立準則,若能告訴別人鑑別及因應程序,就能獲得這項指標,並非一定要求供應商拿到驗證,而是考量管理機制及程序。像是中鋼將不同供應商分成不同的風險等級,而因應不同風險等級有個別的方式。
2. GRI從G3到G4的核心精神是「彈性」、「聚焦」,G4期望企業能找到利害相關人及重大性議題,並進行揭露,而揭露的內容透明、完整即可,不需要長篇大論。
3. 實質性分析部分,建議不單只是畫出風險性圖表,而是呈現實質性分析的過程,如執行方式、過程、分析及結果等。

還有其他問題?

如果您的問題沒有在上述清單中找到答案,歡迎直接聯繫我們的客服團隊

聯絡我們